Categories: 詳細實試

我的前級

 32,435 total views,  3 views today

德國Brinkmann Marconi前級入手記

(節錄自《HiFi音響》347期)

若有留意一點小弟動向的朋友,應該知道我一直找尋前級,而且前後經歷了足足一年有多,最終我購入了德國 Brinkmann 的前級 Marconi,其實我本來真的想也沒想過揀她,但世事往往就是出人意表,究竟買機過程中有什麼來龍去脈呢?本文會作一詳解。

Marconi 是目前廠方唯一的純前級,也不是什麼新型號,不過廠方一向低調,低調到有些發燒友竟然「聽都未聽過」這品牌,真令人感到有點意外。其實 Brinkamnn 已經建廠逾三十個寒暑,設計兼創辦人 Helmut Brinkmann,起初在德國 Audiolabor 擔任擴音機、黑膠唱盤唱臂等器材的設計師,其後因 Audiolabor 的另外兩位合作夥伴將股權出售,所以 Helmut Brinkmann 便在 1985 年正式成立 Brinkmann,三十年來贏得不少音響發燒友的愛戴及信任。

由小升級開始

自己做個網站自詡有個「標準測試系統」,器材總也不能太差了吧,於是當年就決定進行小小總系統升級。未升級的器材,是用美國 Berkeley Audio Design 的 Alpha DAC,配美國 Ayre Acoustic 的 K-3x,再配有源揚聲器是德國 Adam 的旗艦系列最小巧的二路書架 Tensor Epsilon,在近場聆聽下,聲場結象非常迫真,聲音速度也快,其實也相當不錯。

踏進升級之路,先是換了解碼,入手了瑞士 Weiss DAC202,有源喇叭則是英國 Unity Audio 的 The Boulder,三路全 EAR 功放再加 X-Jet 同軸中高音配 Elac 三文治低音,前級沒有改變仍然是 K-3x,聲音的密度及音樂性提昇了,我本來以為這個組合可以就止告一段落…

由買入有源喇叭開始

結果試了一對幾乎沒有發燒友認識,來自瑞士專業監聽音箱生產商 PSI Audio 的有源喇叭,我不得不承認 PSI 的確是再高一個層次(後來我才知道,PSI 前身 Relec SA 成立於 1975 年,1992 – 2003 年期間為瑞士 Studer 設計及生產專業有源喇叭,包括 A1 / A3 / A5,直至 2003 年 Studer 被 Harman 收購,廠方才成立 PSI 品牌售賣優秀 Studio Monitor),於是我決定購買廠方旗艦三路十吋低音 A-25M,誰知這對喇叭的密度及還原力真的極高,我不單很容易就聽到測試器材的聲底如何,也聽得出自己的器材有什麼不足之處。雖然整體聽感是明顯提昇,但美中不足的感覺卻更強烈。

我知道,我又要再換機了。

喜歡PCM的聲音

首先換的是解碼,經過了認真的考慮後,我決定買入美國 Bricasti Design 的 M1 解碼,理由很簡單,我喜歡 PCM 的聲音,M1 幾乎沒有 PCM 聲音的缺點(因為其數碼升頻濾波做得非常好),但卻有齊 PCM 所有優點,誇張一點說,她是我聽過同價位內「最接近模擬聲音」的數碼解碼器,貴,也一定要買。(不過 M1 早前也放售了,新 DAC 已在付運中,遲一點才開估)

買了之後,「回氣」了足足半年,但效果當然相當滿意,然而剩下來的,也是最難選擇的,就是「前級」!

放售 K-3x,話都無咁易,但再買就是難事,我開初把賣機得回來的那萬餘兩萬元,想著再加三萬多,大約是港幣五萬元級別的前級,應該和解碼及有源喇叭門當戶對。然而原來這價位竟然是有點「高不成、低不就」,可以選擇的並不多。

前輩試前級事件

半年多前,我還在煩惱該選什麼前級之際,得悉一位行內前輩買了 ATC SCM50 有源版,也在煩惱找尋什麼前級,於是他情商各代理友好,把心目中的幾部前級作實試比拼,結果 Brinkmann 的 Marconi 成為最後「二選一」之列,雖然他最後選了另一品牌的前級,但在測試會中不少聽過的朋友都大讚 Marconi 夾 ATC 非常得手

雖然我不是用 ATC,但 Brinkmann 的名字又在我惱海中出現,為了證實夾配在 PSI 又會否有好效果,我厚著臉皮向代理借試,想不到代理爽快一口答應,在此謝過。

不過,真的「不試尤至可、一試就出事」,做了十幾年音響寫手,正所謂有什麼「貴機」未聽過,自問很難試到一部機會「非常興奮」,但原來還是會有的,Marconi 一接駁到我的有源喇叭,只是開聲的頭數個小時,我已經知道自己「非卿不娶」了。

理性與感性並存

為什麼 Marconi 能有這種能力呢?當試了 Marconi 一個月,完全冷靜下來時去分析,就發現她的聲音其實是介乎「理性與感性」之間,或許這樣說,它有令你陶醉的高密度音樂性,但沒有音染帶給人的納悶感,它有令人感到刺激的音效、定位、動態及速度,但又不會令人感到誇張或不耐聽,它作為前級,把守為模擬訊號作十倍放大火車頭位置,校聲的落點不溫不火,我用她來播放幾乎所有音樂種類,由大爆棚管弦樂,到小品室樂、搖滾、快慢版爵士、鼓樂、電子音樂、流行曲,甚至是純玩音效 Telarc 試聲碟,又或者是不少發燒友直斥「衰聲」的最新廣東流行曲,Marconi 都能播得好聽之餘,讓每一種音樂、每一段錄音都「播得其所」,換句話說,她相當忠實,是真正的「忠實」、「有質素的忠實」。

還有一點,就是她有兩組 XLR 輸入,四組 RCA 輸入,而且每組獨立有增益調校,這個功能實在太重要了,因為除了能和有源喇叭作出最完美的匹配之外,還有就是能和不同訊號作出最和諧的協調,須知道前級有「承上接下」的任務,所以每組獨立由 0 至 12 每 0.5 進一級一共 24 級左右獨立的增益調校,實在是匹配器材不可或缺的功能!特別是我需要試機,這功能就更加有說不出的實用了!

分相用的德律風根

很喜歡 Marconi 機頂使用有機玻璃,讓我長時間可以欣賞到機內井井有條的走線佈局,而有趣的是,因為機頂是玻璃,所以紅外線遙控接收其實設在機頂。全金屬的遙控器,好用就手,特別還有相位控制,非常實用及方便。

有一點可能要留心才看到,其實 Marconi 機身兩側散熱器中,有兩對德國舊裝 Telefunken(德律風根)PCF 803 真空管作分相用途(不是用作放大)。這款九腳真空管主要針對高頻及長時間工作穩定電路,以往多在舊款顯像管電視機上使用,據悉廠方早年一下子將這膽的所有存貨買下來為自家用途,這膽壽命很長,用來十年不是問題,加上廠方有充足數量的膽以供替換,用家絕不需要擔心!

還有,我們見到 Marconi 使用日本 ALPS 可變電阻,其實並不是直接負責音量衰減,而是將訊號送到「模擬轉數碼」芯片,並以此數值控制不同電阻,以達到調校音量的目的,這種做法,不單令音量控制更形準確,而且總體上可令放大失真得以大幅度降低!

原裝線原裝岩石最平衡

最後有一點我喜歡的,就是 Marconi 以分體電源設計,與我一直認為「好的器材應該用分體電源」理念不謀而合(之前用的 Ayre K-3x 也是同類設計),而廠方附送的美式電源線,也是非常夾配 Marconi 的聲音,我試過換電源線,平衡度不及原廠線好,故此電源線其實又可慳一筆兼煩少一樣。

還有,大家見到 Marconi 機底配以12公斤的岩石墊底,我也試過墊其他東西,結果又是用原裝岩石直接放在器材承架上,聲音最平衡。

Final Thoughts:我很少寫「咬緊牙關」的

Marconi 機內印有一個「太極」標誌,意味聲音調和平衡,在實試的時間裡,我深深感受到她有這個能耐,問題是我有沒有買她的能耐!Marconi 的價位完全是超出我本來的預算,但靚前實在難求,我也實在很久沒有這種一拍即合的感覺,最終真的咬緊牙關,盡地一煲,買!兩聲道系統的升級,終得圓滿,暢快,今番「回氣」期應長達一年,但購入至今已數個月,雖然要節衣縮食,但絕無半點後悔。

Brinkmann Audio Marconi 前級
售價:HK$80,000
查詢:威達公司 2418-2668

作者:國仁

Like+Share feverSound facebook today

國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