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善聲音的細節 Nordost QPoint 共振同步器 / QSource 線性供電器

Share

 15,234 total views,  2 views today

提起 Nordost,發燒友都知他們是製作發燒音響線材的名牌廠商,但這次筆者要試的是他們 QRT 最新推出的音響電源產品,一個是 QPoint Resonance Synchronizer 共振同步器,另一個則是 QSource Linear Power Supply 線性供電器。QRT 原本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公司,後來 Nordost 看上了這公司的核心技術,最後收購了他們,也因此 Nordost 就多了一條產品線,並以 QRT 之名推出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電源類產品。

▲ Nordost QPoint。

▲ Nordost QSource。

爲了抵消機電共振而生

本文主角 QPoint 是一件針對音響器材而設的產品,身爲發燒友的你,或多或少都曾遇過每當器材接駁巿電時,供電綫路引發一定程度的共振和電噪。這個時候,發燒友會選擇在機頂或變壓器放置調聲物品,這確實是最簡單直接的對策,可是這個做法會令聲音或多或少産生難以預計的負面變化。有見及此,Nordost QRT 開發團隊發表了一件別出心裁産品,它的名字就叫 QPoint。

QPoint Resonance Synchronizer 從字面上看就能瞭解,其目的在於將機電共振一致。它的運作原理是會發出一個微妙的效場,能影響控制附近的器材同步這些機電共振。這樣就能一致器材彼此之間的不和諧,進而消除電氣噪聲、增强連貫性與時序性,可讓器材發揮原本該有的狀態。QPoint 外觀為正圓薄體,直徑 127 毫米,厚度只有 26 毫米,相當容易擺放在器材上方或下方。整件器材由鋁合金打造而成的一體式外殼,內部挖空安置相關的電路,頂部以黑色類似阿加力的材質封起,基本上效場由黑色面發射而出。

在上方除了 QPoint 字樣外,周圍也打上品牌名字與通過的國際標準認證。在機身後方除了 LEMO 電源插頭外,還有一個刻有 Mode 1 和 Mode 2 的選擇掣,原來 QPoint 共有兩個工作模式(Mode I/II) ,以便用家透過不同幅度的共振能量場來配合不同器材的需要。由於它的供電是採用 LEMO 插頭,因此需要使用專門的線材供電,跟隨 QPoint 附上的是一個開關式電源供電器,已提供不同國家的插頭,保證英式或美式都沒有問題。

如果對電源有要求的用家,想玩得講究一點,就要選購他們的另一件產品,專門供電給 QPoint 的 QSource Linear Power Supply 線性供電器。

▲ QPoint 運作時設有兩個模式,Mode I 會亮起藍燈。

▲ 而 Mode II 則會亮起綠燈。

使用方法

QPoint 可以擺放在器材下方,然後將黑色的那面朝上,也可以放在器材上方,那黑色的那面就要改爲朝下,Nordost 建議一開始使用可以擺放在原子粒或真空管擴音機,或是前後級擴音機下方。原廠附有一個一樣大小圓形的皮質軟墊,用來放在 QPoint 與器材之間,以避免刮傷貴重的音響器材。同時廠方也提出,對於會産生高溫的器材(>38度)要盡量避免擺放,所以 A 類擴音機的朋友要留意一下。

QPoint 其實沒有明確說明必需放在哪裡,廠方建議把它直接放置在器材下方,如若機底空間不足,可嘗試把 QPoint 共振同步器放置在機頂,越是靠近供電環節,改善幅度將會更為顯著。QPoint 共振同步器用途十分廣泛,不但適用於原子粒及真空管擴音機,亦可配合串流播放機、黑膠唱盤、唱放、影音中心、CD播放機、藍光播放機等同台演出。要是用家需要配合 CD 播放機或藍光播放機使用,可嘗試放在鐳射機芯或摩打位置,它可以令播放出的背景噪音降低,加强聲畫清晰度,驅使更多微弱細節得以展現眼前,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QSource Linear Power Supply 線性供電器

之前提及 QPoint 自帶電源供應,但基於成本所限,因此只採用了最普通的開關式電源供電器。有要求的發燒友當然不會甘心,因此 Nordost 推出 QPoint 之際,也同步推出 QSource 線性電源供應器。QSource 線性供電器總共有 6 組 Lemo 輸出插座,它不但提供 4 組 5V 輸出,專門為 QPoint 共振同步器而設,用家只需加配專用 DC 接駁線材,便可跟手上的 QPoint 共振同步器相連,進一步提升表現。餘下的 2 組則分別提供 9V、12V 及 19V(A 組),還有 12V、19V 及 24V(B 組)直流輸出。用家可按照實際需要跟手上的電子産品相連,全面提升音效表現。因此一部 QSource Linear Power Supply 線性供電器最多能夠支援 4 台 QPoint,面對多數發燒友的音響系統已經足夠有餘。

極為講究的電源設計與用料

爲了散熱,QSource 採用鋁合金製作的外殼本體,同時在機身底部裝了承腳,讓下方有充足空間。機身的上方與下方都透過孔隙讓空氣對流,因此內部不必使用風扇,也沒有風扇噪聲,這也是根據發燒需求所設定的配置。選料製作亦極爲講究,所用零件均向 Toroid Corporation 特別訂購:在美國本土生産的環型變壓器,內部接駁亦不吝選用享有微單綫芯螺旋避震結構(Micro Mono-Filament)的 Nordost 自家製單支 OFC 純銅鍍銀導體,配合多組低噪音獨立穩壓器,藉著由廠方自家著名技術 QRT 模組消除電路噪聲,讓輸出直流電盡可能維持乾淨高品質,徹底消除寄生於巿電內的雜訊和干擾,讓匹配器材得以盡展所長,發揮應有表現。

另在 QSource 的 IEC 電源插座旁還有德國 WBT 發燒級金接地端子,因為廠方非常明白接地的重要性,因此用家可選購廠方所生產的 QKore 監聽級接地盒外,也有推出相關的接地綫高品質配件,提供一條龍的貼心服務。

獨立購買的專用線材

使用 QSource 時是需要搭配另外的 DC 電源線,由於 QSource 的電源輸出端子採用比較少見的 Lemo 插頭,另一端連接器材部分則有 Lemo、2.5mm、2.1mm 三種,用家可以根據要搭配使用的器材電源輸入端子做選擇。當然如果購買 Nordost 的 DC 線材是最好的做法,Nordost 採用專利的微單絲設計(Micro Mono-Filament Design)、OFC 導體鍍銀、FEP 絕緣體,與其高階的發燒音響線材結構類似。Nordost 提供兩種不同等級的 DC 電源線,設計、結構、導體、絕緣都一樣,但導體直徑不同,標準版為 2 x 22 AWG,進階版為 2 x 18 AWG,紫色綫身爲進階版,黑色綫身爲標準版,綫身直徑上會有所分別,每條綫身都打上了 QSource DC Cable 的字樣。

聲音表現

筆者把 QPoint 分別擺放在黑膠唱頭放大器、串流播放機和解碼器上,全部都接上 QSource 線性供電器以及專用的 DC 電源線。接上後它似乎沒有産生立即令人驚艶的明顯改變,但坐下來靜靜地聽,便會發現QPoint 讓聆聽的感受更好了。使用 QPoint 之後,音場背景的乾淨漆黑程度沒有强烈到讓人立刻發覺,但是空間氣氛中的毛噪感降低了,讓空間殘響與堂音有種變得更純粹的感覺。這種感覺就像是在演奏廳裡聽現場演奏,泛音更爲纖細,餘韵自然而綿長,整體的感受更爲舒適。此外,QPoint 對於能量感的改變不會很大,但可以感受到聲音的密度更好了,質地紋理更豐富了,原本像是平面的聲音變得更有實體感,活生感便跟著增加了。最明顯的莫過於鋼琴,仿佛觸鍵的力度增加了,而且彈奏變得更決斷,顆粒更分明更有力量,聲音的穿透力無形中便增加了。整體而言,QPoint 造成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(當使用一個以上時,改變會更明顯),但只要經過細心的感受,QPoint 會讓聽感變得更真實,音像更爲立體,音樂的感染力也就提升了。

以 Reference Recording 的「Tutti!」專輯爲例,QPoint 讓交響樂的規模感變得不僅更沉穩、更具權威性,低頻也更清晰了。聆聽低音大提琴聲部齊奏,力道更爲緊凑,尾韵更攸長,感覺上就像是低頻的厚度都更好了。當低頻變得更清晰時,在感受上連帶也會讓衝擊力變得更强,在大動態時更爲驚心動魄,刺激度更高。

總結

筆者與 QPoint 和 QSource 相處了一個多月,其間發覺這套音響產品沒有爲聲音帶來負面影響,更不會誇張或改變系統本身的聲音特性。最重要它不但能提升細節的凝聚力、聲音立體感、動態和各聲部的分離度,同時擊鼓的強度、拉弦的輕重、人聲演唱與樂器演奏的分離度感覺更好,整體 3D 感拉的更寬闊,有著可聞的提升,俱有相當效果。

規格:

QPoint 共振同步器

直流供電需求:5V / 1A

體積 (H x D):26 x 127 mm

重量:0.4 kg


QSource Linear Power Supply 線性供電器

輸出功率:66 W (19 / 24VDC),20 W (12 VDC),10 W (9 VDC),5 W (4組5V輸出組總和)

體積 (H x W x D):67mm x 121 x 280mm (11in x 4.75in x 2.625in) w/ feet

重量:2.7kg


 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