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QA正與反

Share

 16,434 total views,  2 views today

MQA壓縮可用16/44的格式傳送或儲存高達768kHz的音訊 (按我重溫「什麼是MQA」),不過這個技術在推出後一直惹來業界爭議。國仁認為有得試有得玩,不妨一試一玩,但需否因此而換機,值得商榷。MacOS播放軟件Audirvana Plus早前推出Version 3,最大新增功能是支援MQA「軟解」,能「有限度」還原MQA檔案的訊息。

當然,小弟身為傳媒,有責任試試這個MQA的玩法、表現作介紹,最相宜的方案,不是用Audirvana Plus,而是用串流服務Tidal的自家播放軟件,教學如下,睇片

根據MQA的「玩法」,使用「軟解」的MQA,最高多收只去到 88.2kHz / 96kHz,就算MQA檔案本來是 192kHz 或最高都不能被釋放出來,要真正玩最高音質的 MQA,您要買一部支援 MQA 的解碼器以「硬解」方式處理方可。

Audirvana Plus 升級第3版需要另外收費,而最大的功能提昇是支援軟解MQA (圖片來源:Audirvana Plus FB)
Audirvana Plus 升級第3版需要另外收費,而最大的功能提昇是支援軟解MQA (圖片來源:Audirvana Plus FB)

瑞士 Weiss、韓國 Aurender、英國 Meridian、美國 Cary Audio,還有大家很熟悉的 Onkyo Pioneer 等已經陸續推出支援 MQA 的解碼器。有關這個硬解方案,可以睇睇方浪音響 Kent Poon 解說。

支援MQA的硬件會有MQA的LOGO
有不少廠家撐硬MQA,其中美國Cary Audio的工程師更協助MQA團隊進行技術研討,產品可以做到MQA還原至高達768kHz的格式
有不少廠家撐硬MQA,其中美國Cary Audio的工程師更協助MQA團隊進行技術研討,產品可以做到MQA還原至高達768kHz的格式

有廠家對MQA有另一些看法,例如早前訪問了美國 Playback Designs 的 Andreas Koch,他並不支持MQA,可看短片 6:23 開始

他在Positive Feedback網站中剛剛刊出了一篇文章,立場和早前Linn Forum的相似,有興趣看請按以下連結:

My Questions and Answers (MQA): An Interview with Andreas Koch

Final Thoughts

您問我點睇的話,我老實答您,作為傳媒,我保持中立,MQA的確關乎很多「利益輸送」,但事實把高清音訊以16/44傳送和儲存,確也是方便及加速高清音頻的使用,一個制式能否成功,為全球消費者所認受,需要天時地利人和,好的技術不一定會成功,大受歡迎的格式亦未必是最好。

我們作為發燒友、消費者的,有機會可以試試,親身感受一下,但我認為不必要單單因為「MQA」三個英文字就去換機。Let’s wait and see

作者:國仁

Like+Share feverSound facebook today

 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