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被禁的電影
5,574 total views, 2 views today
上次談過張藝謀的作品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,最近無意中看到一篇徐百柯先生(<中國冰點週刊>記者)跟賈樟柯導演的一篇訪問,內裡有一篇文字是對張藝謀很有趣的評價。準確一點說,也可以套用在「已上岸」的中國導演身上,節錄如下:
這是對國內電影一段很中肯也很悲涼的描述。政治跟中國電影關係從來千絲萬縷,我在重看婁燁 2006 年的 《頤和園》的時候感慨尢深。為什麼呢? 因為這是一部被國家廣電總局以該片「聲音與畫面很不清晰」為由而禁止在國內院線上映。對影音發燒友來說絕對讓人哭笑不得。實情是,因電影內容涉及六四才被如此反智的理由遭禁。
對性充滿好奇
婁燁導演作品不多,因他在拍畢《頤和園》被停止在國內拍片五年。嚴格來說,《頤和園》的政治意識一點也不強,實是導演的半自傳式電影,婁燁自己也稱戲中的郭曉冬生活跟自己大學時代生活差不多。80 年代尾的大學生單純、熱情、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。文革的陰霾並未使年青人對自由卻步,那時代的大學生渴望自由,時代音樂是崔健的《一無所有》。在改革剛開放的年代,傳統的壓抑仍在,大學生對自由戀愛以至性充滿好奇,他們像小孩子一樣靜靜地尋求愛,甚至漸漸為愛而愛,這或許解釋了《頤和園》為何會有那麼多性愛場面。
政治只是佈景板
其中愛慾關係盤根交錯,國家、理想甚至自由其實都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,除了那難以觸摸的愛情,但當愛情只能以「性」作認定甚至淪為維持關係的手段,最後只會像電影結局般讓人無奈。觀眾不難發現,郝蕾飾的女主角余虹很清楚知道自己愛誰,可是因為怕被背叛,最終也只能從快感中找尋愛…至於片中的政治事件,全不過是夏日愛情裡的一片又一片佈景板而已。(編按:故意不選含有性愛場面的劇照作配圖,目的只有一個,希望讀者別因裸露部份而去看這電影。)
作者:上男
在節奏急促的生活間隙中看電影,以兩個小時體味別的人生,經歷角色的喜怒哀樂,用心看,用心寫,上男為大家挑選聲畫戲皆出色的精彩電影軟件。
本頁瀏覽人次 (以IP計算)